《考试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有机结合的研究 ——以针

 
来源:考试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考试是考查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和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考试结果不仅可以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而教考模式的优良直接影响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模式或是单一的教考分离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将“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模式有机的结合,互补弊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以及公正的评价,将教学信息真实地反馈出来,可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教风和学风的提高[1]。 传统“教考合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影响教风学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性和提升空间。因此,近来关于“教考分离”的呼声逐渐高涨,但盲目将“教考分离”用于所有课程,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在此,本文总结梳理高校“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现状。 1 教考合一的现状 目前教考合一存在的问题:(1)“教考合一”是我国高校传统的考试模式,其特点是任课教师讲授理论课的同时也是命题教师,承担命题任务,因而熟知考试试题,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期末考试前能够划重点甚至透露考题,部分授课教师考试前给考生划重点指范围,学生做小抄,影响全校的学风;(2)学生评教制度实施以来,有些不负责任的学生将是否划重点或透露考题作为评价任课教师优劣的依据,迫使教师在考试前透露考试内容,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评教制度的价值与理念被肆意扭曲,导致学生评教制度成为学生要挟任课教师的一种手段[2]。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靠老师”的现象使考试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希望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3)长期实施“教考合一”,任课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部分任课教师把难点或是大纲内容私自删减,导致学生掌握内容减少,容易产生“闭门造车”的弊端,不利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学术交流。 教考合一的合理性:(1)在“教考合一”考试模式下,任课教师也是命题负责人,命题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讲授重点难点也非常了解,因而在命题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更有针对性的把握该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2)考试不仅具有测评的功能,而且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与学之间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该门课程的前沿知识及时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有效避免固化的考试形式限制教学内容[2];(3)能够充分发挥本校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本校教师命题水平,从长远角度看,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命题教师组成命题专家库。 2 教考分离的现状 目前教考合一存在的问题:(1)命题人并不是授课教师对这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层次了解不够,造成题目难易度有偏差,试卷过难或过易都无法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不用说反馈作用了;(2)因为试卷需要保密管理,外购试题一般只进行格式审查,不会请任课教师进行内容审查,这样试题的质量很难控制。 教考分离的合理性:(1)“教考分离”考试模式有利于实现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2)“教考分离”考试模式中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方式在提高考试效率,保证考试公平公正上具有重要价值[2];(3)有效避免了考试“人情化”,避免学生评教工作的负面影响;(4)应用外校试题,能够借鉴其他学校命题的思路,开阔教师眼界,提高命题能力,有助于学术交流。 3 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将“教考合一”模式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及学生能力评价应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将教考分离应用于学生期末考试,能让命题工作更加“标准化”。以我校2017—2018 第二学期针灸学考试为例,学生为2015 级中医学(“5+3”一体化)(147 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期中考试、实习等形式,期末成绩期末试卷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考核由任课教师进行命题考核,期末考试从题库中抽题组卷,分析结果如下。 3.1 平时成绩与综合成绩的关系 平时成绩(84.97±6.49)分,综合成绩(77.93±8.98)分,平时成绩与综合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1),且呈正相关(R=0.690,P<0.01),说明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期末成绩也多数较好。 图1 平时与综合成绩分布图(n=147) 图1 可看出平时与综合成绩均呈正态分布,成绩分布合理。 3.2 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58.71±14.55)分,期末成绩(74.38±11.21)分,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P<0.01),说明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成绩有差异,期末成绩比期中成绩好。 图2 期中与期末成绩分布图(n=147) 图2 可看出平时与综合成绩均呈正态分布,期中成绩较低,教师根据成绩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难点内容向学生再次讲解,期末成绩为教考分离成绩,末考成绩大幅度提高。 4 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 在高校考试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可以将考核内容和角度多元化,如参考和加入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中考试、实习等内容和指标[3],构成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性成果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在期末等大型考试中,建议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从题库抽题或是从外校购买试题应用于学生期末考试,能让命题工作更加“标准化”,从而保证考试公平公正,考试成绩能够更加客观和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有机结合,纳入形成性成绩的综合成绩,既能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又能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的实现“教”与“学”各自能力的提升和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1]张嘉洺.高校教考分离管理模式的思考[J].管理创新,2017(4):56. [2]聂建峰.“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对两种大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3):101-102. [3]苏堪宇.要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9(17):175-176. 考试是考查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和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考试结果不仅可以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而教考模式的优良直接影响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模式或是单一的教考分离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将“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模式有机的结合,互补弊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以及公正的评价,将教学信息真实地反馈出来,可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教风和学风的提高[1]。传统“教考合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影响教风学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性和提升空间。因此,近来关于“教考分离”的呼声逐渐高涨,但盲目将“教考分离”用于所有课程,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在此,本文总结梳理高校“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现状。1 教考合一的现状目前教考合一存在的问题:(1)“教考合一”是我国高校传统的考试模式,其特点是任课教师讲授理论课的同时也是命题教师,承担命题任务,因而熟知考试试题,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期末考试前能够划重点甚至透露考题,部分授课教师考试前给考生划重点指范围,学生做小抄,影响全校的学风;(2)学生评教制度实施以来,有些不负责任的学生将是否划重点或透露考题作为评价任课教师优劣的依据,迫使教师在考试前透露考试内容,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评教制度的价值与理念被肆意扭曲,导致学生评教制度成为学生要挟任课教师的一种手段[2]。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靠老师”的现象使考试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希望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3)长期实施“教考合一”,任课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部分任课教师把难点或是大纲内容私自删减,导致学生掌握内容减少,容易产生“闭门造车”的弊端,不利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学术交流。教考合一的合理性:(1)在“教考合一”考试模式下,任课教师也是命题负责人,命题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讲授重点难点也非常了解,因而在命题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更有针对性的把握该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2)考试不仅具有测评的功能,而且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与学之间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该门课程的前沿知识及时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有效避免固化的考试形式限制教学内容[2];(3)能够充分发挥本校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本校教师命题水平,从长远角度看,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命题教师组成命题专家库。2 教考分离的现状目前教考合一存在的问题:(1)命题人并不是授课教师对这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层次了解不够,造成题目难易度有偏差,试卷过难或过易都无法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不用说反馈作用了;(2)因为试卷需要保密管理,外购试题一般只进行格式审查,不会请任课教师进行内容审查,这样试题的质量很难控制。教考分离的合理性:(1)“教考分离”考试模式有利于实现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2)“教考分离”考试模式中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方式在提高考试效率,保证考试公平公正上具有重要价值[2];(3)有效避免了考试“人情化”,避免学生评教工作的负面影响;(4)应用外校试题,能够借鉴其他学校命题的思路,开阔教师眼界,提高命题能力,有助于学术交流。3 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将“教考合一”模式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及学生能力评价应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将教考分离应用于学生期末考试,能让命题工作更加“标准化”。以我校2017—2018 第二学期针灸学考试为例,学生为2015 级中医学(“5+3”一体化)(147 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期中考试、实习等形式,期末成绩期末试卷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考核由任课教师进行命题考核,期末考试从题库中抽题组卷,分析结果如下。3.1 平时成绩与综合成绩的关系 平时成绩(84.97±6.49)分,综合成绩(77.93±8.98)分,平时成绩与综合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1),且呈正相关(R=0.690,P<0.01),说明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期末成绩也多数较好。图1 平时与综合成绩分布图(n=147)图1 可看出平时与综合成绩均呈正态分布,成绩分布合理。3.2 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期中考试成绩(58.71±14.55)分,期末成绩(74.38±11.21)分,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P<0.01),说明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成绩有差异,期末成绩比期中成绩好。图2 期中与期末成绩分布图(n=147)图2 可看出平时与综合成绩均呈正态分布,期中成绩较低,教师根据成绩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难点内容向学生再次讲解,期末成绩为教考分离成绩,末考成绩大幅度提高。4 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在高校考试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可以将考核内容和角度多元化,如参考和加入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中考试、实习等内容和指标[3],构成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性成果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在期末等大型考试中,建议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从题库抽题或是从外校购买试题应用于学生期末考试,能让命题工作更加“标准化”,从而保证考试公平公正,考试成绩能够更加客观和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有机结合,纳入形成性成绩的综合成绩,既能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又能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的实现“教”与“学”各自能力的提升和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参考文献[1]张嘉洺.高校教考分离管理模式的思考[J].管理创新,2017(4):56.[2]聂建峰.“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对两种大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3):101-102.[3]苏堪宇.要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9(17):175-176.

文章来源:考试研究 网址: http://ksy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9502.shtml


上一篇: 基础医学综合计算机化考试及试卷分析
下一篇: 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中国家居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考试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